当前位置: 快讯 >
杨氏三姐妹,杨沫和白杨都声名远播;二妹才貌俱佳,因何籍籍无名
2023-06-14 10:52:58    来源 : 个人图书馆-古稀老人赵

红色经典小说《青春之歌》,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,这本书曾经影响了几代年轻人。

白杨是著名的女影星,出演了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等许多经典影片,其中《祝福》中祥林嫂的荧幕形象,迄今都难以超越。


(资料图片)

很少有人知道,杨沫和白杨是一奶同胞的亲姐妹。

母亲一共生了她们姊妹三个,杨沫和白杨都一致认为,杨家二妹杨成亮的美貌与睿智,才是姊妹三人中最出色的,只是任性和爱慕虚荣,毁了这位本该前途无量的杨家二小姐。

杨沫的母亲名叫丁凤仪,是个美丽的湘妹子,1887年出生在平江县一个殷实的官宦之家。

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明显不适用于丁凤仪,她就读于“长沙私立女子周南女学堂”师范科,这所学校出了不少名人,向警予、蔡畅、丁玲等人都是丁凤仪的校友。

丁凤仪的容貌,在诸多同学中,也是出类拔萃的,渴望一亲芳泽的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。可丁凤仪冷若冰霜,对所有追求者都不屑一顾。

杨沫的父亲杨震华,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个“渣男”,也是草根逆袭的代表。他是汨罗市古仑乡东山里村人。1868年出生。

杨震华家境贫寒,可这家伙读书很努力,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,后来他家祖坟上冒了青烟,杨震华又一举中了举人。

穷人乍富的杨震华,没有像中举的范进一样疯掉,可是他的妻子死掉了。

杨震华没有太多的悲伤,1904年,踌躇满志的他进京赶考,并毫无意外的名落孙山。

历史上考不上进士的举人不计其数,大不了从头再来,回去继续苦读三年,有希望就有动力。可杨震华的希望破灭了,不是他不想继续努力,只因为这是清政府最后一次科举考试,杨震华再也没有考进士的机会了。

赔了夫人又丢了前途的杨震华,垂头丧气的回到长沙。可是他很快就振作起来,落榜的举人也是潜力股,出将入相,陪王伴驾不够格,可凭借着举人的身份,找个漂亮媳妇还是绰绰有余的,想嫁给他的闺秀名媛大有人在。

可杨震华对这些送上门来的女孩子,一律拒之不理,他心里已经有了目标,就是才貌双全丁凤仪。

杨震华也知道,自己不是丁凤仪盘里的菜,首先两个人的年龄,就差了整整15岁,另外杨震华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。所以和其他竞争者相比,他没有任何优势。

杨震华可能是看过《唐伯虎点秋香》,为了接近丁凤仪,杨震华费尽心机,他买通了丁凤仪的奶妈,知道了小姐闺房的确切位置,然后趁着黄昏晚饭时间,杨震华翻墙而入,在丁凤仪的床下躲了整整一夜。

旭日东升,丁凤仪起床,杨震华也从床下钻出来,跪在床前,恳求姑娘嫁给他。

丁凤仪怒不可遏,抬手打了杨震华一巴掌。

杨震华不是段正淳,没有说什么“牡丹花下死,做鬼也风流”的混账话,却嬉皮笑脸的说:“我这个样子从小姐的闺房中走出去,谁都知道我在这里住了一夜,常言道人言可畏,你若是不嫁给我,名声可就不清白了。”

杨震华的手段虽然有些下三滥,效果却很好。心比天高的丁凤仪,最后只能逆来顺受,嫁给了这个大自己15岁的男人。

一年后,丁凤仪坐着马车跟随丈夫去往京城。杨震华在“京师大学堂”继续读书深造,丁凤仪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伴读夫人。

清朝末年,战乱频仍,毕业后的杨震华无意于仕途,改行经商,开办了京城第一所私人大学—新华商业讲习所。

杨震华是个商业奇才,他以办学为名,在南洋募集了大量资金,可他并没有把这些钱用在办学上,而是在京城以北的滦平县,购置了大量的土地,每年能收不少的地租。

后来推广普通话,就是以滦平话做蓝本,杨震华和丁凤仪虽然都是南方人,可他们都博学多才,和当地人交流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。

《琵琶行》有云:商人重利轻别离,发财后的杨震华,又自诩“是真名士自风流”,所以他虽然家有娇妻,可经常夜不归宿,在外面少不了沾花惹草,寻花问柳,还接连娶了几房姨太太。

丁凤仪管不了丈夫,可她也不甘示弱,开始过起了纸醉金迷的富婆生活,把大把的时间,都浪费在打牌、看戏上。

丁凤仪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,就是利用原配夫人的身份,设法将那些姨太太从家中赶出去。

说到心机,杨震华那些姨太太,没有一个比得上丁凤仪。无奈家花不如野花香,杨震华就好这一口。

丁凤仪和丈夫斗智斗勇,不许到处留情的“花匠”丈夫上自己的床,以至于他们结婚十年后,才生下大女儿杨成业(杨沫)。

杨家在北京的住宅

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,杨震华这辈子的情人都多的数不过来,哪有时间管上辈子的事。

而带孩子是个劳心费力的辛苦活,丁凤仪可不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战斗力。

杨成业得不到父母的关爱,又没有太多和别人接触的机会,所以她直到三岁,才学会说话,此前,大家都认为这个眉清目秀的小女孩是个哑巴。

杨成业好静不好动,少言寡语,一副乖乖女的模样,家里人嫌杨成业这个名字太男性化,平时都喊她“老乖子”。

女孩儿太乖了,就显得有点憨。父亲太忙顾不上杨成业,丁凤仪则因为杨成业是个女孩儿,没资格继承偌大的家业,所以对女儿非打即骂,后来更是干脆把杨成业送回老家,住在舅舅家里。

杨震华和丁凤仪感情不好,也连累了寄人篱下的女儿,杨成业从小饱受欺凌,身上还生满了虱子。到了冬天没有棉鞋,以至于得了严重的冻疮。

杨成业八岁那年,被母亲接回北平读书,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被父母忽视,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。

杨成业被忽视的原因,是因为她又多了两个妹妹,小她四岁的二妹杨成亮,和小她六岁的三妹杨成芳(白杨)。

两个妹妹都天生丽质,伶牙俐齿,看上去比“老乖子”姐姐聪明许多。

尤其是二妹杨成亮,简直就是母亲的翻版。丁凤仪对二女儿也格外关爱,破例把她一直留在身边。

而三女儿杨成芳就没有这样的待遇,杨成业刚回来一年,丁凤仪就把三女儿杨成芳,送到北平西山一个佃户家中寄养。直到她长大到九岁,才接回家来读书。

这倒不是丁凤仪改了脾气,只因为15岁的大女儿到北平西山温泉女子中学读书,需要住校,二女儿没了玩伴,这才把三女儿接回家。

相比起有些木讷的杨成业,杨成芳的性格和容貌,与二姐杨成亮更接近。

杨成亮虽然比杨成芳只大了两岁,可是在小妹面前,她却处处以大姐自居,而且是全方面的。

当时自行车还是个稀罕物,有人到杨家串门,将自行车放在院子里。杨成亮在妹妹面前逞能,在院子里歪歪斜斜的练了几分钟,然后就骑车逛街去了。

一天后,杨成亮就能骑自行车带着妹妹到处乱逛了。

1931年对杨家来说,变化绝对称得上是翻天覆地。

年初的时候,杨震华的生意破产了,一生顺风顺水的他,在面对困难时选择了逃避,丢下一家老小离开北平,不知去找哪个薄命佳人双宿双飞去了。

自幼衣食无忧的丁凤仪,在44岁时,不得不独自肩负起生活的重担。

杨家这样的落魄户,向来都是地痞无赖欺负的对象,为了不受欺负,丁凤仪想用和亲的手段。

就在这年春天,正在女中读书的杨成业,突然收到教务长的通知说,母亲刚刚捎信来。有急事让她马上回家。

此时杨成业已经17岁,如花似玉的年龄,出落的亭亭玉立。

丁凤仪以从未有过的温柔和热情,对大女儿嘘寒问暖。

受宠若惊的杨成业,没有欢喜多久就知道了,原来母亲为他定下一门亲事,去给东北军的一个下级军官做姨太太。

对于母亲给定下的这门亲事,杨成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抗拒。她有个叫于雯的好朋友,16岁时听从父母之命,嫁给人家做了姨太太,结果才半年多时间就被虐待致死。

这件事对杨成业触动很大,她不想于雯的悲剧,在自己身上重新上演。

杨成业的拒绝,多少出乎母亲的意料,丁凤仪怒不可遏,声称大女儿如果不同意这门亲事,就停止供养她继续读书。

杨成业则义无反顾的扬长而去。

杨成业抗婚的壮举,使她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偶像,每天到宿舍来看她的人络绎不绝。

可赌气不能当饭吃,失去了经济来源的杨成业,开始为生活到处奔波。做的最多的,就是给有钱人家的孩子做家教。

直到有一次,杨成业到一个有实权的小官僚家中做家教,那只这厮不怀好意,对杨成业说:“年轻的姑娘,要多少钱都可以,不过隔三差五你要加个班儿,给我也补补课。”

杨成业有些害怕,落荒而逃。

这样食不果腹的日子没过多久,杨成业结识了长她5岁的张中行,很快两个人住到一起。

张中行家中已有妻室,杨成业的行为,被无数人指责、唾弃。

丁凤仪又急又气,竟然一病不起。

杨成业的事闹得满城风雨,杨成亮和杨成芳也不消停。

就在这年秋天,联合影业公司在北平举办电影演员养成所(培训班)。

消息灵通的杨成亮,首先报了名,随后她感觉不应丢下小妹,因此顺带着给杨成芳也报上了名。

杨成亮做事挺任性,也没把报名这件事放在心上,等到考试的这一天,作为忠诚的京剧票友,杨成亮有机会登台客串一个龙套,没有去参加考试。

杨成芳左等右盼也等不回二姐,只能自己硬着头皮来到考场。

当时杨成芳只有11岁,实在没有勇气走进考场的大门。

主考官名叫王瑞麟,当时只有26岁,已经主演过包括《歌女红牡丹》在内,数部经典影片,是当时很有名的电影明星。

王瑞麟慧眼识珠,一眼就看到了在考场门口徘徊的杨成芳,小女孩天生丽质,一双大眼睛黑白分明,透着天使般的单纯、不同凡俗。

在王瑞麟的帮助下,杨成芳顺利的被录取了。

杨成亮虽然没有参加考试,但她在报名的时候,表现出来的洒脱和不拘一格,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
后来杨成芳给二姐带话,让她免试入学,可最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,杨成亮再次拒绝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
1931年年底,44岁的丁凤仪撒手人寰。怀有身孕的杨成业,没有出现在母亲的葬礼上。

1932年夏天,杨成业生下一个男孩,她无力独自抚养这个小生命,只能将孩子寄养在三妹曾经寄养的家庭里,后来这个孩子终究还是夭折了。

时年十四岁的杨成亮,已经出落的明眸皓齿,楚楚动人。虽然她冰雪聪明,可毕竟涉世未深,架不住那些色胆包天的老狐狸们软磨硬泡,竟在这一年,嫁给了一个姓骆的官僚做姨太太。随后又跟丈夫去了东北长春。

当时长春是伪满洲国的国都,虽然关于这个姓骆的资料不多,但由此可以断定,他是汉奸,是个不入流的芝麻绿豆官。杨成亮嫁给他,实在是有些委屈了。

三妹杨成芳也在这一年初登荧幕,改艺名为白杨。出演电影《故宫新怨》中一个小丫头,虽然戏份不多,可白杨的表演可圈可点,显示出极强的可塑性。

需要一提的是,杨成业和三妹的关系很好,三妹的艺名白杨,就是杨成业的第一任丈夫张中行给取的。其典故出自汉诗《驱车上东门》中“白杨何萧萧”。可是在古代,白杨是死亡的标志物,坟上都要栽一棵白杨树的,故古诗中又有“白杨多悲风,萧萧愁杀人”的词句。

白杨出道早,读书少,开始时并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含义,后来经过高人指点,白杨对张中行怀恨在心,经常劝姐姐离开那个“阴损毒坏”的“书呆子”姐夫。

扯远了,言归正传。

好事多磨,《故宫新怨》上映后不久,白杨所在的电影公司突然倒闭了,她只能改行演话剧。

话剧虽然不能使白杨大红大紫,但最起码能保证他她衣食无忧,还在北平玄武门外头发胡同买下了一处房产。

很快这里就成了有志青年的聚集地,抗日救国是他们永久的话题。

1934年春节,感情上和张中行斩不断,理还乱的杨成业,依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,她居无定所,眼看年关将至,只好到三妹白杨家去蹭饭吃。

在这里,杨成业结识了一大批有识之士,眼界也开阔起来,从此不再拘束于儿女情长。开始自食其力,先后在定县、香河等地做小学教员。

可是没过多久,张中行就找上门来,勒令杨成业跟他回家,原来他听到有人风言风语,说杨成业和一个名叫马建民的教员有染。

回到老家的杨成业郁郁寡欢,并很快有了身孕。

张中行认为孩子不是自己的,和妻子爆发了激烈的争吵,两个人互不相让,最后只能分道扬镳。

就在杨成业离婚之际,15岁的白杨嫁给了大她13岁的马彦祥,也许是宿命,这个马彦祥,也是个有妇之夫。他们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,就在漫天的流言蜚语中画上了句号。

离婚后的白杨并没有沉沦,她携手当时著名的影星赵丹主演的经典影片《十字街头》一炮而红,成为炙手可热的女明星,当时白杨还不满17岁。

“卢沟桥事变”以后,白杨暂居上海,没过多久,她同父异母的哥哥杨成勋,随同大姐杨成业前来投奔。

白杨在剧组替替大哥谋了一份差事,杨成业无所事事,开始以“杨君默”“杨默”等笔名,向报社或杂志社投稿。

有了大明星白杨的加持,杨成业很快就声名鹊起,并开始用“杨沫”这个笔名发表文章。

也就在这期间,杨家兄妹收到一封信,寄信人是久未谋面的杨成亮。

杨成亮说自己在长春过得很不好,做梦都想去上海,与大姐和三妹团聚。

信封里有一张杨成亮的照片,她清秀一如往昔,丝毫没有一丝不开心的模样。

杨成亮

上海沦陷以后,白杨去了重庆,先后主演了《中华儿女》、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等经典影片。

杨沫则来到八路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,在有“药都”之称的安国县,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。

解放以后,杨沫和白杨更是大放异彩,杨沫创作的《青春之歌》,被几代青年人视为经典,著名的军旅作家刘亚洲将军,在其代表作《两代风流》就是向《青春之歌》致敬的作品之一。

白杨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,在电影《祝福》中,把祥林嫂一角刻画的淋漓尽致,其经典形象迄今难以超越。

1986年,杨沫的新作《芳菲之歌》正式出版,白杨前来祝贺,在发布会上,姐妹俩提出,寻找杨成亮的下落。

有关部门几经努力,终于确定,著名作家杨沫的二妹,著名演员白杨的二姐杨成亮,早在1938年就去世了,去世的原因不明。

有人说她被丈夫的原配妻子给打死了,也有人说,美貌的杨成亮被日本人看中,但她誓死不从,自缢身亡了。

杨成亮心思机敏,性情泼辣,断然不会屈服于原配的淫威,所以说她死于日本人之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。

杨沫和白杨

听闻杨成亮早已去世的消息后,杨沫和白杨姐妹俩禁不住潸然泪下。

杨成亮只活了20岁,她的早亡决不是什么“天妒红颜”,如果她不那么爱慕虚荣,少一些任性的话,命运可能完全会是另外一个样子。

X 关闭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 ©  2015-2022 青年变频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20   联系邮箱:39 60 291 42@qq.com